欢迎您登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涂装产业发展促进中心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家电 > 国产家电加速智能化 仍落后于日企

国产家电加速智能化 仍落后于日企

来源:智能制造网  点击量:1370  日期:2017-04-26

关键词: 家电,家电巨头

导读: 新的一年来,中国家电巨头们力推智能制造,积极向外部的制造同行输出,营造智能制造的新盈利模式。而日本家电企业从欧美市场到中国市场,基本无法支撑海外运营,节节退守,但尽管如此,日企在产业链上游依旧保持着统治级的实力,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
中国的家电产品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,已经变得更具可靠性与稳定性。新的一年来,中国家电巨头们力推智能制造,积极向外部的制造同行输出,营造智能制造的新盈利模式。而日本家电企业从欧美市场到中国市场,基本无法支撑海外运营,节节退守,但尽管如此,日企在产业链上游依旧保持着统治级的实力,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
家电行业的智能化风潮在进入2017年后愈演愈烈,无论是传统的黑电、白电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生活小家电,产品如果没点智能化元素,恐怕很难受到消费者待见。有鉴于此,众多家电厂商纷纷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,年初的CES、最近的AWE上,“黑科技”一词更是用得有些泛滥了。

根据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发布的2015年全球家电品牌排行榜,前十名中,美的集团以4.6%的份额排在第二名;松下排名第五,占比2.9%;海尔集团占据2.7%,排在第七位。而2016年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(GE)家电业务后,海尔集团和GE的联盟占比达到3.4%,高于松下。

不论是黑色家电(黑电)还是白色家电(白电),中国军团都迅速崛起。随着家电产业的成熟,日本品牌逐渐失去技术优势。

日企们的“不幸”各有不同,出售业务瘦身的方式颇为相似,而中资家电企业开启收购模式,进行反超。2016年,鸿海集团以7000亿日元收购夏普;同年,东芝白电业务出售给美的集团;更早些时候,三洋家电业务被松下出售给海尔。

从市场份额来看,日系家电品牌逐渐退出舞台。以核心产品彩电为例,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,2015年韩国、中国、日本的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占比分别为32.5%、29.9%、14.2%;到了2016年,中国以33.9%的份额首次折桂,日本下滑至11.7%;群智咨询预计,2017年日系品牌将继续降低至8.9%。

从产业链下游来看,中国的家电企业节节攀升,并带动了上游产业的发展。

其一,中国市场巨大,国内品牌一开始就拥有人口红利,前些年国家对家电的补贴政策也给了中国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;

其二,国内品牌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有优势,人力成本低,制造业实力强,家电的价格下降,对日本品牌形成打压;

其三,销售渠道多样,中国厂商获得了近年来电商的红利;

其四、对于原先缺少的上游核心技术,国内公司也迅速布局,例如在电视的面板上,京东方、TCL等公司大手笔投入。

但是,在家电市场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,虽然日本家电企业份额在减少,但是其品牌仍在,并且有技术授权,更多的是制造和销售的退出。例如,OLED技术的产业化主要是索尼完成的,格力空调的控制芯片都是日本进口。家电技术相对成熟,不是特别高精尖的技术,不关乎国家经济命运,因此日本国内对于出售家电业务心态上比较平静。

反观国内家电市场,在自动化设备成本逐渐下降的背景下,比如美的、格力、创维、格兰仕、海信、志高、奥马等,早在四五年前开始探索工业自动化领域,进行转型升级。

相较美的“大买手”,格力则强调“自主研发”。无论用何种手段切入“智能制造”,两者殊途同归,家电行业正进行“自我革命”,对原有的流程、制度、技术进行“重造”。

目前智能家电产品在市场上百花齐放,随着品类增加,家电行业正瞄准如何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。在3月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(AWE2017)上,格力打造“未来生活体验馆”,传达智能家居“让生活更简单”的理念;美的则以“智慧生活,全球平台”为主题,展示了其智能家居全套解决方案。

从生产作业的“智能化”,到产品的“智能化”,家电企业朝着“科技”领域进军。如何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,成为家电巨头思考的问题。当前来看,尽管在终端产品的销售上日系品牌难以为继,但是他们在产业链上游依旧保持着统治级的实力,在原材料和设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。日本家电企业的各路转型最终走向如何,需要更多时间验证。


×关闭
×关闭